陳紹緯醫師主動脈手術結果及品質監控
統計期間為2016-01至2018-09,N=26 統計內容為A型主動脈剝離手術包括班氏主動脈根部重建手術,主動脈弓重建手術 資料來源:林口長庚心臟外科手術資料庫 下圖統計內容為主動脈支架手術包括胸主動脈及腹主...
Read Full Post林口長庚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加護病房主任/外科副教授/巨量資料及統計中心副主任
Dr Chen Shao-Wei
陳紹緯醫師
時間回到二十年前還是醫學生,第一次在解剖課時看到心臟手術影片。永遠記得當時心情的激動及內心的呼喚,從此開啟了成為心臟外科醫師的夢想以及熱情。
今日心臟手術已成為很普遍而常見的手術,醫學的進步也將手術風險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但面臨病人的生死一線間,永遠不會有完美的結果,我們只能盡可能不斷努力與改善,尋求更好的結果。
我認為在台灣有限的健保資源,唯有外科醫師從手術前作最完整的風險評估,並能提供最好的術後照顧才能將手術風險降到最低,而持續的監控手術結果及進行品質控管, 才是改善並維持良好手術品質的最好途徑。
我相信決策比動刀重要(The decis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incision),而決策必須建立在科學證據上,也就是根據最佳的實證醫學,針對個別不同的病情,最終作出最佳的判斷,決策和治療。
我為自已的工作感到驕傲; 每一天,我與我的信念同行。
統計期間為2016-01至2018-09,N=26 統計內容為A型主動脈剝離手術包括班氏主動脈根部重建手術,主動脈弓重建手術 資料來源:林口長庚心臟外科手術資料庫 下圖統計內容為主動脈支架手術包括胸主動脈及腹主...
Read Full Post統計期間為2016-01至2018-09,N=66 統計內容為心臟瓣膜手術(包括主動脈瓣及二尖瓣) 含急性心內膜炎緊急手術(國際平均手術死亡率為10%左右) 扣除急性心內膜炎緊急手術,手術死亡率為0% 資料來源:林口長庚心臟...
Read Full Post統計期間為2016-01至2018-09,N=88 統計內容為單獨冠狀動脈繞道術含緊急手術 資料來源:林口長庚心臟外科手術資料庫
Read Full Post當瓣膜手術進行時,如果原本的瓣膜已經無法修補,可能就必須要置換掉,而就絕大多人的病人來說,可選擇的瓣膜種類可分為金屬瓣膜及生物瓣膜,而如果把台灣健保給付考量進去,生物瓣膜又分為健保給付(舊型豬心瓣膜...
Read Full Post隨著心導管支架技術及醫學材料的進步,今日大多數的冠心症病人都可以用低侵襲微創的方法式而得到良好的治療。 然而如果病情已經進展到重度的冠狀動脈疾病,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仍然為最佳治療選項。 那麼何時醫...
Read Full Post現代心臟手術發展超過半世紀,歷經前輩醫師的努力和科技的進步。今日心臟手術已將風險控制在一定的比例,而且可以準確的在手術前科學量化。 關於心臟手術前風險評估分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美國胸腔外科...
Read Full Post主動脈剝離是一種高致死率的主動脈急症,這個疾病並不常見,發生率約每年每十萬分之5左右,也就是在台灣每年約有1000多例左右的新案例。但因高致死率且常需要緊急手術治療,及時的診斷治療可以挽救很多病人的生命...
Read Full Post冠狀動脈疾病(冠心病)是目前人類重大死因,而重度冠心病的治療是極度專業而高度分工的領域。 根據歐洲心臟學會冠心病指療治針(ESC Guideline for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2018)強烈建議經過心臟團隊的討...
Read Full Post心臟手術技術已非常進步,然而仍有一定的風險性,筆者認為在台灣有限的軟硬體設備,健保資源下,唯有外科醫師能提供好的術後照護, 才有好的手術結果,而持續的對手術結果監控及進行品質控管, 並持續修正,才是改...
Read Full Post什麼是主動脈支架: 主動脈支架治療是一種微創血管內治療,近年已發展成熟並大量應用來取代傳統開胸主動脈手術,藉由先進影像系統的導引,在主動脈內植入人工血管覆膜支架來治療各式主動脈疾病,治療原理主要是用...
Read Full Post感染性心內膜炎為致命性心臟瓣膜疾病,而如果瓣膜嚴重的感染常需要進行心臟瓣膜手術。 感染性心內膜炎在臨床表現上非常多變,症狀不具特異性包括感染症狀,如發燒,全身無力,低血壓等.... 包括心衰竭症狀如喘...
Read Full Post本影片為醫學會議報告複雜性主動脈根部併二尖瓣心內膜炎重建手術過程。 病人為65歲男性,自我照顧差,在外院診斷心內膜炎感炎,經藥物治療無效,轉介至本院進一步手術治療,病人到院已重度敗血性休克併心衰竭...
Read Full Post